实施体验教学 盘活语文课堂

2023-04-24 721
分享到:

实施体验教学   盘活语文课堂

左一华

十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的教育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两年后,教育部又不失时机地出台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全国又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制约,教师还是放不开手脚,课堂教学仍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课堂基本上还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正襟危坐”地听,课堂沉闷,少见智慧碰撞,鲜有激情四溢,难现生机活力。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本末倒置: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备课时,教师思考怎么教多,关注学生怎么学少;教学中,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唯恐越雷池半步,常常为漏掉某个环节感到遗憾,学生则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只好被动接受。一是没有做到面向全体:教师不厌其烦地与几个“优生”进行着对话交流,大多数学生则充当看客,陪 “优生”攻书。一句话,课堂上教师“热”,学生“冷”,老师包得多,放得少;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探求少。其结果老师累,学生苦,老师厌教,学生厌学。

怎样构建教师愿教、学生乐学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堂?笔者认为,实施“体验教学”是一济良方。“体验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时教师从“激趣”入手,拓展教学空间,创设或提供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体验活动,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唱唱、跳跳、演演、做做……等形式把枯燥单一的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体验中感悟语言,实践语言,发展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模拟生活场景,在情境中体验

1、借助画画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途径是多样的,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

如在教《识字一(春天来了)》时,教师打出放大的课文插图,将他们

带入情境:小朋友,瞧,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眼前的图画,一下子罩上了情感色彩,充满着春天田野的气息,瞬息间,孩子几乎全身心地倾注在图画上,激活了他们储存的春天的表象,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的角度,把春天的大地描写得十分生动,他们已经实际感受到春天的美。有了这样的感知基础,对课文中出现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就连同形象一起进入他们的意识。这里包含着知识的学习,包含着语言的表达,也渗透着美的感受。         

2、借助音乐

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环节,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讲道: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爱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精彩极了”,这是慈祥的、鼓励式的爱;另一种是“糟糕透了”,这是严厉的、批评式的爱。我想,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也感受过不同形式的爱。现在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匣子,在音乐声中静静地回忆、感受。两分钟后,我请学生谈,一个个爱的故事在音乐声中飘出,流进了学生心灵深处,说到动情处,很多学生眼含热泪,不能自已。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投入,升华了文本主题,效果显著。

3、借助多媒体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图片、音像、多媒体课件更是丰富多彩,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语文园地五》时,教师设计了寻找智慧城的动画课件,可爱的鸭姑娘、调皮的猴先生带来了一道道拦路的难题,闯关的挑战、想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的强烈愿望,使孩子们在探密寻宝的情境中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4、角色转换

巧妙地进行角色互换,可唤起学生情感的体验。

一位教师在教《詹天佑》一课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了“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的一段话”后,这样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变换角色感情朗读:

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生读)

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生读)

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生读)

这样的设计,既理解了“经常”一词,又把詹天佑“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在读中具体化,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朗读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5、情境表演

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教师恰到好处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这有助于将一些深奥的道理解析得浅俗,便于学生领悟。

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采用演课本剧的方式教学。首先让学生勾画描写“父亲”、“母亲”、“巴迪”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句子,然后讨论怎样演好这三个角色,讨论时教师相机进行词句理解和朗读、表演训练,接着小组合作排练课本剧,最后请学生上台演,演后评价。这种形式学生喜欢,他们激情投入,课堂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扎实的训练,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思辨中体验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如此的功效。如果只是在知识的记忆和是非的层面上设问,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起到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更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只有抓住了学生认知与情感上的矛盾,并就此设计问题情景,才能使学生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尘封的情愫,从而极大地调动探究的热情。教师要善于巧用教材,激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河”掀起“波澜”,在矛盾的冲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求得真知与真情的深层感悟。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双方学生通过读书、勾画,各自找出“失常”与“不失常”的依据,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后大家达成共识:这位父亲的精神是失常了,但也不失常。说他失常,他失去了和一般的正常人一样的举动。说他不失常吗?的确不失常。因为一种伟大的父爱的力量充溢着他的全身。他失常,但失常的伟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惊人!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 又如教学《学会看病》时,我设计了“母亲让一个孩子自己去医院看病,是绝情还是有情?”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通过寻找文本中的依据——母亲“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的心理变化,感受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由于这些问题抓住了学生认知与情感上的矛盾,开启了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了尘封的情愫,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所以学生讨论热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提供体验环境,在实践中体验

体验是指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在情境虚拟中体验,可以在假设想象中体验,但有些体验却无法在虚拟和想象中实现,如《我家跨上了高速公路》一课,没有上过网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网络的神奇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如果有条件,教师组织学生上一次网,亲自体验一下网络查询、发送邮件的神奇和快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师也可以进行巧妙变通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写作。如五年级的一次习作“我的好伙伴”,我结合“六一”学校评选校园小明星活动,改为写小明星推荐材料——“我们班的校园小明星”,要求明星的名称自定,要让事实说话,说清推荐的理由,并且规定老师凭推荐材料确定是否上报,被推荐者成功了,推荐者也要获奖。这种训练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正确确定中心和围绕中心选材、具体叙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让学生明白了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是有用的。这样的训练学生哪有不愿写的?

体验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师还可以拓展体验的空间和时间,如家庭体验、社会体验、大自然体验等,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增知识、添智慧、练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建立激励机制,在竞赛中体验

教师要重视建立激励机制,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大胆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孩子好胜心强,喜欢竞赛,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各种竞赛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有效手段。如在生字教学中,教师用比比谁的朋友多的竞赛形式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用评选金嗓子的竞赛激励学生大胆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评选故事大王的竞赛鼓励学生复述课文、进行口语交际。期末复习时,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按知识点分类进行“竞赛”复习,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文曾获国家级“新时代创新教育征文”比赛一等奖,并在《教育导报》《德阳教育》发表)

作者单位:德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618000